来源:开云体育平台 发布时间:2024-09-29 19:09:14阅读次数:889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细化“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的策略的内涵,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对建材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为建材行业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徐永模在第三届水泥工业废气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国际会议上对《规划》深入进行解读。......
《建材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十二五”这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时期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是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细化“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内涵,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对建材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为建材行业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徐永模在第三届水泥工业废气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国际会议上对《规划》从建材行业目前的成绩与不足、形势与发展需要、发展思路和途径选择、科技创新方向及重点领域、主要产业创新发展目标、保障措施与配套政策六方面深入进行解读。
十一五”期间,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成果获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成果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0项、二等奖102项、三等奖88项。 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特别突出:
水泥行业来看,以SINOMA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在国际市场上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成为我国工程技术和设备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代表。另外还有洛玻集团“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中国洛阳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装备、中国10万吨级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都都是典型代表。
武汉理工大学——“大跨度拱桥结构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制备技术及应用”成果,应用于包括世界最大跨度在内的数十座钢拱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秦皇岛玻璃研究设计院——“浮法玻璃逐级澄清与熔窑大型化成套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成果,显着提升浮法玻璃产品质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材科技——“先进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制造技术”,使我国复合材料高压气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产品;
中材科技——自主开发“兆瓦(MW)级风力发电机用复合材料叶片模具和制造技术”成果,引领我国风电叶片制造技术发展;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率先开发出3MW 、5MW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叶片,满足了高端发展需求;
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的制备及应用”成果,用于三峡大坝等重点工程,获2006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
盾构钢筋混凝土管片在地铁和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高铁用高性能混凝土无砟道板制造技术、高速列车风挡玻璃等以上一批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和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工程化应用”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重大配套装备研制和工程化应用”成果,在水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水泥生产节能减排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以中材节能为代表的自主开发的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材国际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单位开发的新一代熟料烧成节能新技术、新型无球化粉磨节能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技术正在发展成熟,形成了引领水泥行业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的新浪潮。
(4)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率先开发的玻璃窑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引领了浮法玻璃窑炉节能减排的发展。
(5)中国玻纤率先开发的池窑拉丝全氧燃烧技术引领了玻纤行业节能和氮氧化物减排的发展。
(6)建筑陶瓷砖的薄型化和卫生陶瓷洁具的轻量化技术成果,正在引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7)各种工业废渣与副产物、建筑垃圾等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陶瓷、砖瓦等产业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显着提升建材行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Page]
十一五期间,在所有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支持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对行业的资源创新建设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截止“十一五”末,建材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余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行业重点实验室3家。此外,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
(2)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从项目组织申报、课题论证、科技成果评审鉴定和推介、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奖和技术革新奖评奖、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行业科技发展报告、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工作体系,与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工作关系,为行业和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
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它是发展的起点,因此对存在的问题做了认线)创新目标缺乏顶层设计。各自为战,就事论事的现象以及应景应急式的工作安排都体现了在总体布局上和顶层设计上的缺失。
(2)“拿来主义”思想主导,自主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当前企业的创新发展更多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反映了从事科技创新发展的科研单位缺乏自主创新,其创新成果无法真正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也反映了与先进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差距。
(3)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自主创新成果少。有效科技资源配置不乏很好的范例,如中材集团将科研院所转制为科研型企业,最终实现上市、发展壮大,但整体效率仍不高。
(4)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不善于产学研结合实现成果转化。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还只是“两张皮”,即科技创新只为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并未成为支撑发展集团的主业。
(5)缺乏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最终体现在人才上,建材行业缺乏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所面临的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善于抓住发展转型、结构调整中的市场机遇,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突出的共性和关键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
(4)信息技术将为包括建筑材料工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巨大的驱动力。
(1)限量提质要求: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世界产量的50%,主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应从量的增长向技术、质量提升与高端产品转型。
(2)绿色发展要求:主要高温窑炉和制品业具有安全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各种工业废物,城市污泥和建筑垃圾的特色和优势;提供绿色环保产品等。
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尽管建材行业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建材领域中相关新材料产业的支撑,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为建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将保持较高速度,土地资源约束日趋强化,土木工程和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正向超大规模和极端环境中发展,例如超大体量、超大跨度、超高、超深的工程建筑和水下、海洋、盐碱地以及其它严酷环境条件,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传统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的升级提供了需求保障。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绿色建筑纳入,要求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建筑业的发展对节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发展要求将不断提高,为建材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导向。
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如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目前,经济全球化还在发展、深化,中国的建材工业和一批传统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分工,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被称为“夕阳工业”的传统产业,发展机会留给发展中国家地区。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培育、增强了中国建材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建材企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大发展的时期。[Page]
(1)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
(2)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和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3) 以解决建材行业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突破绿色制造共性、关键技术;
(5)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一批重点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超越和引领,重点产业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 围绕发展现代建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以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关键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重点工程,攀登科技发展制高点,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升级和绿色环保转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 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等产业所需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满足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建筑和土木工程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1)在实现绿色制造、低碳节能减排和发展高性能新材料产业等方面整体推进,利用信息技术、高新材料技术和高端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和战略性跨越。
(2)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专项示范工程等科技计划的支持,加强原始创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创新投入,突破产业化核心共性关键技术。
(3)培育和建设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和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加强科技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尽快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4)创新研发体制和机制,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加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成长和用武之地。
(5)积极开展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努力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化技术创新平台。
(6)加强和完善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正确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科学评价和奖励创新成果,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
开展材料制备过程节能与减排的基础理论、材料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协同调控机制以及服役行为与可循环设计理论研究,为材料绿色制造、发展新型低环境负荷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建材工业的绿色转型、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以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等工业窑炉节能减排为重点,开发新一代节能窑炉、集成示范高能效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国内现有窑炉节能改造升级,突破粉尘、SO2、NOx和CO2减排关键技术和材料,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窑炉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
以非金属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的绿色节能和资源可持续为重点,大力发展大型高效节能粉磨系统、无球化粉磨等先进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加快现有矿物粉磨技术装备的节能改造和技术升级。
加强无机非金属新型晶体材料、特种结构与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微晶陶瓷材料、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高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环保型高性能摩擦密封材料的研究开发,突破关键材料制备和装备技术瓶颈,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产业、新材料、国防军工等战略性产业领域中,以及在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建筑节能、煤炭、石化等领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开发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高强自保温烧结墙体砌块、高性能水泥基保温材料和部品、建筑外墙外保温用高性能岩棉保温材料、结构与保温一体化复合墙体部品和构件;开发高性能节能门窗及幕墙材料、改善室内健康环境质量功能材料等;开发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构造技术,满足不断提高的绿色节能建筑要求。
发展工业化高效超细粉碎、煅烧、提纯、改性、复合等非金属矿物材料通用深加工技术;开发战略性矿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重要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和尾矿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高性能矿物功能材料、环保材料、生态修复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满足交通、石化、电力、电子、农业、建筑节能、节水、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要。
开发水泥窑替代原燃料及协同处置废物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实现低品位原料、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危废物等的安全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开发高附加值、高品质、低成本、可循环、无二次污染的再生材料产品及其规模化制造技术,为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Page]
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引领和超越,打造技术领先、中国制造、国际品牌的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水泥窑炉耐火耐热材料实现无铬化,水泥产品质量和各种排放物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的成套技术与装备;提高水泥工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产业竞争优势,为社会提供更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一批先进企业的吨水泥废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量达到500kg,燃煤替代率达到30%以上,引领水泥工业向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
开发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新品种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的硫铝酸盐系列水泥、高贝利特硅酸盐水泥、白水泥等特种水泥及其新型干法生产技术。
浮法玻璃新型节能窑炉和纯氧燃烧技术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热耗降低15%,形成多元燃料系统和先进耐火材料体系,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太阳能光热发电玻璃、超薄基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防火玻璃、石英玻璃等新型、特种玻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新能源、信息、交通运输等产业和建筑节能、防火安全的要求。
预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工程构件和建筑部品的绿色制造和工程应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绿色建筑。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比例要大于10%。
建筑卫生陶瓷设计和制造实现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艺术时尚高端产品原创设计制造水平与比例显着提高,建筑陶瓷砖薄型化、卫生陶瓷洁具轻量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单位产品平均减少资源消耗10%以上。
新型墙体材料实现从简单替代粘土砖向满足绿色节能建筑要求的保温墙体材料升级,形成一批节能墙体主导材料体系,重点突破承重、保温、防水和装饰一体化外墙板工业化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满足住宅产业化和不同气候条件区域节能建筑的要求。
用可替代有机可燃保温材料的高性能、经济适用的无机保温材料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和建筑应用,为建筑节能和防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纯氧燃烧和烟气脱硫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先进企业在产品质量、能耗、SO2、NOx和粉尘排放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高性能和特种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制造技术取得突破,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高端复合材料制品高强、高模量和高耐腐蚀性的要求,实现中国玻璃纤维产业技术的全面提升。
高性能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在交通工具、新能源工程、土木结构工程、化学防腐工程、环保工程、电力输送、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发及应用取得重大发展,形成规模化新材料产业。
形成一批规模化新兴产业,如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人工晶体、特种玻纤、特种陶瓷等产业,环保材料领域的袋收尘材料、烟气脱氮催化剂材料、城市污泥脱水除臭材料等产业,工业与建筑节能领域的高性能绝热保温材料等产业。
水泥基材料、平板玻璃、非金属矿物材料等产业结构实现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
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行业低碳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开发项目计划和实施工作方案,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技术政策、“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等衔接,制定主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技术攻关目标。
建立科技创新发展评价制度,对国内外相关重要领域的创新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价,发布科技专题发展报告,促进科研开发项目的有效实施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针对重大科技需求和重点研发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计划等专项研发资金。骨干企业应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支撑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争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协调行业内外创新资源,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多渠道增加建材研发投入。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创新链相关联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和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促进机制,加快在企业建设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国家、行业、省市和企业多层次、国际化、开放式、运转高效的建材科技创新体系。
在大学以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关建材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促进大学、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工程,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
建立行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组织体系,积极申报项目和课题;建立健全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各种创新平台体系等;进一步完善建材行业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评奖制度,表彰并发布行业重大科研成果和企业创新发展成就;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和推广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将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成果为依托提升标准的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充分的发挥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引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加快节能减排标准规范的制修订,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能耗和排放标准要求。
加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力度,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建材科技交流。积极加入有关国际科技、学术和标准化组织,积极组织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整合资源、互通共享、提供服务,建设建材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现有建材科技文献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全行业的服务网络。努力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建材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给予建材行业中支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例如风电叶片、太阳能玻璃、高性能纤维、环保材料等享受国家相关政策。
(2)在发展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鼓励低碳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向低碳和环保功能产业转型和升级。
(3)根据不同产业利废特点和技术进步水平的不同,修订财税优惠政策,从目前对所有产业相同的30%及以上的利废水平要求,调整为符合各个产业技术发展实际的不同水平。
(4)建立和完善企业能耗和排放监测核查制度法规,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自觉走节能发展、环保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② 如有侵权及投诉等问题,请联系水泥网处理(电话,邮箱:)。)>
上一篇:阻燃節能新建材市場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