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9月1日泰坦股份(003036)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接受机构调查与研究,国泰海通证券梁超 顾一格、富达基金李瑞鹏、中银证券叶志成、上海丹寅投资孙鹏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一、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潘晓霄女士对公司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1、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基本的产品 公司致力于高端纺织机械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不断研发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端纺机。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纺纱设备、织造设备等系列新产品,其中纺纱设备最重要的包含转杯纺纱机、倍捻机、加弹机、自动络筒机等产品,织造设备最重要的包含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等产品。 2、技术创新优势及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技术创新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公司坚持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研发方向,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的基本的产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规模化销售,实现了“进口替代”并走向全球市场。 纺织机械对技术水平和精度要求很高。首先,公司通过研制过程中的硬件支持和软件模拟,有效提升产品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公司成立了由研究院、事业部技术科、生产车间技术小组联合组成的三级技术创新开发体系并同时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曾承担国家发改委“国家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档数字化纺织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 至2025年6月,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66项,研发的基本的产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产品不断向多元化、系列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全球纺织机械行业聚焦于科学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纺织机械的电子数控技术、生产的全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高端配件制造技术及在线控制技术等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整个行业呈现高速化、高效化、用工少和低能耗的发展的新趋势。 二、交流互动环节 交流的主体问题如下:问: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业绩和境外营收情况如何?答: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8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36亿元。境外营收与上年同比增加27.86%。问:公司开发的纺织机器人优先要解决哪些关键岗位的“人工替代”?答:用工难是纺织业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生产企业的用工压力在不间断地积累。随着在职职工平均岁数的增长,未来几年内我国纺织业亟需找到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方案。纺织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将第一先考虑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较为艰苦、预期用工缺口增速较快的岗位。同时,也会考虑别的方面的因素,包括纺织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在生产现场的部署灵活性、市场的接受度等等。问:请贵司在做固态电池锂电解质的研发生产吗?答:公司为拓展新领域,设立了控股子公司,主要是做固态电池锂硫磷氯电解质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正在选购设备等筹备建设中。问:贵司应对缓解纺织生产中用工难的痛点、高纺织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怎么样做面向纺织机器人的研发?答:纺织业正面临严峻挑战,长期存在的用工难题正逐渐演变为“无工可用”的困境,严重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发展,而能够替代人工的纺织机器人面临巨大缺口。在此背景下,我们当前聚焦于面向上纱作业的柔性机器人的研发,为缓解纺织生产中用工难的痛点、提高纺织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探索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上纱是纺织加工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作业,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且劳动强度大,涉及反复弯腰取放线桶、搜寻线头、对多桶纱线合并后绕线上桶等操作。纺织柔性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移动并进行柔性操作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完成上纱作业中的各种操作,从而解除上纱作业对人工的依赖,并提升纺织加工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问:公司是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各环节紧密配合且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实现用户差异化购机需求的?答:公司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研发设计、整机总装及检验检测等环节。生产部按照销售部的订单要求,根据研发技术中心的设计成果,组织安排各生产事业部进行生产。公司格外的重视产品研制,研发方向包括技术设计、机械设计和控制管理系统设计等方面。公司的产品生产按事业部制有序进行,公司生产部下设新型纺纱机械制造事业部、剑杆织机制造事业部、加捻机械制造事业部、自动络筒机制造事业部、喷气织机制造事业部及针织机制造事业部,各事业部负责相应产品的整机总装和检验检测。 公司基本的产品为纺织机械产品,客户可自主选择设备的配置。公司可按照每个客户要求采购不同质量、产地的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实现用户的差异化购机需求。配置定制化选择、研发设计、零部件及原材料品质控制、整套设备总装、专业调试和产品质量检验共同构成了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核心环节。
泰坦股份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要经营收入6.82亿元,同比下降17.1%;归母净利润3624.03万元,同比下降42.08%;扣非净利润2170.41万元,同比下降61.48%;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83亿元,同比下降15.4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26.01万元,同比下降58.9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049.78万元,同比下降72.73%;负债率51.16%,投资收益349.26万元,财务费用793.29万元,毛利率15.67%。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