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阳县紧紧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融合,从高端制造到智慧物流,从现代农业到文旅新业态,一幅结构优化、动能强劲、特色鲜明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寿阳大地徐徐展开,为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寿阳在交通现代化与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发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山西路桥交通现代化产业集群展示中心,犹如一扇窗口,集中展示了寿阳在交通现代化产业集群布局、传统产业智能改造、数字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及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其中,钢材数字化加工基地作为产业园内的亮点,通过成套先进数控设备与智慧管理MES系统,实现了钢筋从排产、加工到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基地内智能钢筋调直弯箍生产线、智能钢筋网焊接生产线余台设备高效运转,物料自动化流转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机械自动化率高达95%,人员投入减少60%,钢筋损耗率控制在0.8%以下,日产能达280至300吨,彰显了“智造”的强大威力。
紧邻国道307的智慧梁厂,以“智慧化、机械化、标准化”理念引领,通过BIM+GIS、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对制梁全过程及核心生产要素进行智能管控。“移动台座+固定液压模板+鱼雷罐+布料机+智能蒸养”一体化生产系统的应用,使其设计月产量达120片。与传统工艺相比,人员投入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200%,机械化程度达80%,梁板合格率100%,成为寿阳交通基建智能化、高效化生产的典范。
寿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工农业深加工向精细化、高附加值迈进,同时支持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夯实产业根基。
山西晋荞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标准化+订单+市场”的多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公司拥有45000亩种植基地,带动8000户农户增收,其“晨亿”商标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从传统的杂粮加工到引进国际先进物理压榨食用油生产线,再到与中北大学合作开展亚麻籽全方位开发与利用,实现“一种原料生产七种高价值产品”,晋荞米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畅销全国,年销售达5000万元,成为寿阳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标杆。
走进山西奥泰科工贸集团,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这家综合型民营企业业务涵盖煤机研发制造、矿用支护产品、劳务派遣、吊装运输及成品油零售等多领域。其控股的阳煤集团寿阳新元机械有限公司荣获“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拥有90余项国家专利及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资质。集团“太原研发中心”作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的EBZ系列智能掘进机、智能掘锚机等产品已成功投入市场。总投资2.5亿元的大型智能煤机制造项目二期建成投用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上缴税款5000万元,为寿阳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于2024年1月正式落地寿阳县平头融合区,作为国内便利店品牌的头部企业,美宜佳以其高效的智能化物流分拣能力著称。物流中心拆零分拣区通过电子条码亮灯提示、自动传送带等智能化设备,实现6到8秒完成一次物流分解动作,可服务全省300家门店,货物日吞吐量近百万元,不仅提升了区域物流效率,更将带领寿阳县智慧物流产业驶入快车道,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寿阳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西洛镇段廷村以水稻种植和玉米制种产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之路。从2021年试验种植20余亩水稻,到2022年集中流转土地300亩,实现机械化耕作,注册“稻汇源”商标,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再到2024年积极探索“稻蟹共作”立体种养模式,引入40000只螃蟹,实现“一水两用,一亩双收”,段廷村的水稻全产业链模式日益成熟。
依托潇河沿岸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段廷村大力发展农旅经济。通过“水美乡村”建设,整治人居环境,打造潇河岸边烧烤部落,并成功举办稻田艺术节、稻田音乐节等活动,引入“又见傩舞”民俗表演、特色美食展示等现代旅游体验项目。2025年“五一”假期,西洛镇更是引入专业文旅公司统一运营,着力培育“潇河岸边”露营季新业态,打造省城周末“一小时”出游圈,使潇河岸边烧烤部落成为段廷、西洛乃至寿阳的又一张亮丽文旅名片,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让“怡然见晋中”和“安养寿阳”的文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寿阳县正以坚定的步伐,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通过智慧赋能、龙头引领、创新驱动和农旅融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寿阳篇章。(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