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讯 8月22日,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听不到机器轰鸣,也看不见污水排放,只要密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设备在高温度高压力下平稳运转——染料在“二氧化碳”的“护卫”下,均匀渗透进待染的聚酯纤维筒子纱。这项全球抢先的无水染色技能,开始仅仅德国实验室的一个概念,通过即发团队多年尽力,总算变成实际,成为我国纺织职业的一项严峻立异。
时针回到2014年,其时青岛面对严峻缺水问题,传统染色对水资源的依靠让即发意识到转型的火急——在我国41个工业分类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位列第三,仅次于造纸和化学工业,每出产一吨深色棉织物,大约需求用水100吨。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为东坦言,这个立异是被生计压力逼出来的,也是即发70年来出资最大、耗时最长的技能立异项目。
其时,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在国内无论是技能、工艺仍是配备,都几乎是空白。
即发挑选知难而进。他们联合中昊光亮化工研讨设计院、东华大学等科研力气,构建“立异联合体”,以企业为主导,整合资料研制、技能攻关与配备制作全链条,一起推动这项技能。
通过上万次实验,投入资金超越1亿元,这项“不必一滴水、无须化学助剂、零废水排放”的颠覆性技能,总算在我国纺织企业手中落地。它为全球纺织业绿色转型供给了“即发方案”,被我国纺织工程学会评为“新我国建立以来我国纺织职业十大颠覆性立异技能之一”。
现在,即发60%的订单来自海外,许多世界大品牌是其战略协作伙伴。杨为东以为,要与世界级客户长时间协作,最要害的便是练好内功。近几年,新产品产量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现在,即发已建立起全国针织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能中心”,“即发立异中心”行将投用,本年还方案建造“纺织先进的技能概念验证中心”。
虽然在跨界交融中仍面对不少应战,但即发从始至终坚持以立异为驱动,正向工业链更高端跨进。“未来,衣服会渐渐的变‘聪明’。”杨为东说,纺织资料在人工血管、血液透析膜等生命科学范畴的跨界使用,也显示出纺织作为新资料工业的宽广远景。